Device display
BOB博鱼
时间:2024-11-27 05:17:02
转变思路天地宽——“中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续写中国林改辉煌篇章【核心提示】十几年前,武平在全国率先点燃林改星火。随后,农民的创举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今年的中共龙岩市委四届四次全会首次提出进一步提升林改工作武平经验。
从最初的探路者,到如今的拓路者,武平走得从容而坚定。沐浴林改春风,十余年励精图治。
群众主体、政府主导、保护优先、机制创新、生态优美、百姓受益,这是武平林改的精髓。如今,武平再一次以她的精彩,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写辉煌。16日,武平县永平乡的林农兰科华在该县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办理了贷款相关手续,接下来的一两天他就能从银行贷出10万元。
91亩杉林正值抚育最优时期,但资金紧缺,生怕耽误时间,这笔贷款无疑是雪中送炭。不经繁琐的担保程序就能够贷到款,兰科华一脸欢喜。
这是武平县林改纵深发展的一个美丽缩影。群众主体政府主导作为中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调,自2001年12月30日,武平发出中国第一本新林权证起,这个点燃林改星星之火的小县城,便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林改探索之路。
武平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林业用地330万亩,老百姓基本靠山吃山。曾几何时,作为林业大县的武平,农民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林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与林业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林业发展遇到产业归属不清、主体经营错位、机制不灵活、分配不合理和农民无心耕山育林的僵局,经济危困、资源危机逐步凸显。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木材价格不断上涨,集体林遭滥砍滥伐,火烧山时有发生,造林也没钱。时任捷文村村支书的李永兴说,村民收入低,大伙怨言多,都希望林地能像农田那样承包到户。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武平县委、县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冒着一定风险进行改革,走分山到户、家庭承包这条路。
2001年6月,武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万安乡捷文村开展林改试点工作,同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全国第一本新林权证。我当时分到了259亩林地,吃下了定心丸,心想山是我的了,我有权管了。李桂林说,林改后,每个村民都是护林员,村里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没有发生一起涉林矛盾纠纷,也没有发生一起盗砍滥伐林木案件。2002年,武平拉开全县林改工作序幕。
武平林改得到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的肯定和支持,并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2005年12月,武平县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通过了省、市联合组织的检查验收。武平林改的成功实践,为全省和全国林改起到了探路子、树典型、作示范的作用,对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08年6月,武平林改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做法作为核心内容,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农民的创举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写辉煌。保护优先机制创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举全民之力保护青山绿水,创新机制把资源变作资本与时俱进,增添林改新活力。近年来,武平县着力推行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改革、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县乡林权服务中心建设等10余项综合配套改革。
组建全省首家林业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向林农发放林权证抵押担保贷款和林业小额贷款6.8亿元;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林权服务中心和17个乡镇林权服务中心;成立护林联防组织62个,联防面积128万亩;成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92个,合作经营面积72万亩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由此拉开帷幕并向纵深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裹足难行,这在林改中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林改配套改革最难的就是林权抵押贷款,金融部门对林权抵押要求保险再保险;林子可能发生病虫害、火灾等不确定因素,导致金融机构难放贷,林农贷款难。
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武平县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副主任陈剑平告诉记者,今年5月初,该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措施和林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在成立全省首家林业融资性担保机构福建新林投资担保公司的基础上,成立林业资源评估中心、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和林权资产交易流转中心。同时,县财政投入1500万元作为林权收储抵押担保基金,消除了银行的风险顾虑,推动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的实施。今年7月25日,武平县的钟泰福、钟兰德等五位林农如愿获得第一笔410万元不等的林权直接抵押贷款。
以前林农贷款找不到银行,如今银行抢着要为林农放贷。自7月25日起,中心已经接收到60来户林农的贷款申请,经初审,通过的林农达35户。
武平全力推行这一举措,在林改路上再树标杆。政府反哺林业,拓宽百姓受益的渠道。从砍树卖木来钱的地方转变为投钱造林管护的地方,政府对保护生态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武平县林业局局长钟发贵说,如今林木的砍伐指标越来越少,先前每年有三四十万立方米的砍伐指标,现在下降至10万立方米以下。
据悉,自2011年以来武平县大力实施林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特别是省财政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补助资金8041万元。此外,该县还下拨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403.6万元,并决定从2013年起,三年内安排2400万元作为深化林改专项补助资金,初步建立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为今后该县林改注入强大动力。
生态优美百姓受益不砍树也致富、保生态也受益。自2001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武平农民群众造林护林蔚然成风,林下经济方兴未艾,林农收益明显增加。一声惊雷响,唤来满山绿。
较之于2001年,武平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达79.7%,林木蓄积量增长47%。林改后,全县平均每年造林逾4.5万亩,而这些大部分由林农、社会团体和个私企业投资。如今,这里山清水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生态环境质量因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好、生态系统稳定而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国66个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之一。
先后荣获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省环境优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是福建和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已见成效。
2001年开始林改时,我们农民基本上没什么收入,主要靠一点林业管理费,才几百元。林改后,这方面大大增加了,我们村集体收入每年也有几万元。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9000多元,仅林业方面就有3000多元。
谈及林改,捷文村村支书钟泰福的脸上写满幸福。武平县万安乡养殖大户谢元飞依靠林下肉兔养殖场,每年纯收入就有12万元。我有400多亩山林,还有50多亩荒山。通过在山里养鸡,年收入达20多万元。
依靠林下养殖,中堡镇吾地村林农连诚友也走上致富路。在地处梁野山麓的挡风岭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漫山翠绿在视野中绵延开。
昔日的癞痢山变成了如今的金山银山,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这是武平走林业合作化经营之路凸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通过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互助合作、公司+农户等措施,加以多元化的政策扶持,林改后林农有山无钱造、有钱无山造、单家独户经营难的一系列难题便迎刃而解。在武平,生态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钟发贵告诉记者,依托生态这个平台,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砍树也致富渐成风尚。
2012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36.74亿元,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2282元,探索出了一条山绿民富的双赢之路。(记者石飘芳石芳吴影红)。
本文来源:BOB博鱼-www.spydoggy.com